當前熱點-助力穩增長、促消費,2023年財政可以做點啥
2022年中國財政面臨著嚴重的減收壓力,公共財政和政府性基金這兩本賬實際總收入比預算收入少2.7萬億元。其中,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預算完成率為96.9%,是200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拖累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的因素包括疫情擾動、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超預期、土地和房地產市場降溫等。
但即使如此,2022年財政政策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增長中仍扮演了關鍵角色:在收入端大規模為市場主體減負,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2萬億元,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在支出端財政同樣積極發力,以“穩增長”壓力最大的2022年第二季度為例,公共財政和政府性基金兩本賬單季度使用廣義赤字達3.8萬億元。
圖/IC
(資料圖片)
鑒于穩增長需要和財政“余糧”下降,2023年,建議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財政赤字結構和公共財政投向均有必要適度優化。2023年廣義赤字率建議從5.8%提高至6.0%。為更好平衡“穩增長”和“防風險”,2023年狹義赤字率建議提高至3.2%(2022年預算為“2.8%左右”),中央政府適度加杠桿,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建議持平于去年的3.65萬億元。此外,鑒于“貼息工具”撬動率高、可定向支持重點領域,2023年財政“貼息工具”或有望得到更廣泛使用。公共財政支出方面,投向基建的規模或難明顯提升,不過建議公共消費率適度提高,以更好發揮對私人消費的擠入效應。
2023年廣義赤字率有必要上調
廣義赤字率有不同口徑,這里是指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這兩本賬對應的赤字率。2021年安排的公共財政赤字為3.57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券額度為3.65萬億元,名義GDP為114.92萬億元,計算得2021年廣義赤字率為6.3%。2022年安排的公共財政赤字為3.37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券額度為3.65萬億元,名義GDP為121.02萬億元,計算得2022年廣義赤字率為5.8%。
作為從疫情模式向常態化回歸的第一年,2023年中國廣義財政赤字率仍有必要上調的原因在于:一是,出口放緩除直接拖累經濟外,還會通過制造業投資、就業和出口的渠道間接拖累經濟,因此“穩增長”仍是2023年宏觀調控的重點。從各省市自治區“兩會”“開年第一會”來看,2023年“恢復和擴大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同步發力,兩者都需要財政資金的支持;二是,2023年可用于調節預算的資金規模銳減。一方面,在估算的減收壓力下,2022年年末財政“余糧”可能降至5000億元以下,可用于平衡2023年預算的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地方結余資金大幅低于2022年;另一方面,2022年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上繳利潤16500億元是一次性的。
2023年廣義赤字率或可提高至6%。2023年名義GDP同比在6%7%,取名義GDP同比為區間中值6.5%,估算得2023年廣義財政赤字為7.77萬億元,比2022年的高約7500億元。
財政赤字結構或將優化
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由此判斷,2023年新增政府債務將更好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
我們認為,2023年狹義赤字率可提高至3.2%,中央政府適度加杠桿。按3.2%的狹義赤字率測算,2023年狹義赤字規模預計為4.12萬億元,較2022年增加7500億元。
提高2023年狹義赤字率:一是從“穩增長”的角度看,2023年對財政逆周期調節的訴求較高,適當提高狹義赤字規模,可擴大財政政策的應對空間;二是從防風險的角度看,根據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的統計,2022年年末中央政府杠桿率為21.4%,近兩年基本持平、變化不大,而地方政府杠桿率從2020年年末的25.3%提高至2022年末的29.0%。考慮到2021年年末城投平臺有息負債已高達49.2萬億元,建議2023年中央政府適度加杠桿。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3年“要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做好基層‘三保’工作”,中央政府適度加杠桿,可更好在全國范圍內統籌財政資源。
建議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持平于3.65萬億元。近年地方政府專項債余額持續擴張,根據財政部統計,2022年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余額為20.67萬億元,成為中國債市僅次于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的第三大債券品種。近年專項債在有力支撐經濟的同時,其債務可持續問題也出現。近兩年,有近七成的新增專項債投向基建領域,由于能夠產生合意現金流的基建項目不足,需通過政府性基金收入或發行再融資券來償還。即使不考慮目前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中有八成是剛性的,難以挪騰用于償還專項債本息,就是專項債余額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缺口的持續擴大,也會導致專項債還本對再融資券的依賴度越來越高。
2023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小于2022年,綜合“穩增長”訴求和更加重視“防風險”來看,2023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可持平于去年的3.65萬億元。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財政工作時,指出“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專項債或是重點防范領域。截至目前,31個省市自治區共獲得2023年提前批專項債額度2.19萬億元,達到可獲得提前批準額度的上限(2022年新增額度3.65萬億,提前批額度的上限為前一年新增額度的60%),且要求在2023年上半年用完。這更多是出于盡早發行和使用專項債、進而更早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托底經濟的需要,或并不意味著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將有明顯提高。
建議2023年財政“貼息工具”更廣泛地使用,以支持重點領域。2022年中央財政一是對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按實際股權投資額予以適當貼息,期限為2年;二是對符合要求的技術改造再貸款(銀行利率不高于3.2%,投向清單內的項目),中央財政貼息2.5個百分點。對技術改造再貸款貼息的政策已于2022年年末到期,總額度為2000億元,實際投放809億元。鑒于“貼息工具”需要的財政資金投入少,且可定向支持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2023年“貼息工具”或會是財政逆周期調節的重要途徑。
支出節奏“前置”,公共消費率或有所提高
對于2023年的財政支出,我們建議:
第一,積極財政的著力點重回支出端。近年中國大規模實施減稅降費,2022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2萬億元,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2.46萬億元,新增減稅超過8000億元,新增降費超過2000億元,辦理緩稅緩費超7500億元。上述舉措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但從撬動經濟的角度看,近年中國稅收彈性已較快回落,相關政策的作用已走弱。此外,中國正從疫情模式向常態回歸,為緩解疫情對市場主體沖擊而出臺的各類政策,也應逐步回歸常態。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保持必要支出強度”,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完善稅費支持政策,根據實際情況,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著力疏解企業困難”。2023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可能有限,積極財政的著力點在于保持必要的支出強度。
第二,財政支出節奏繼續“前置”。2022年中國財政支出節奏明顯“前置”,我們判斷2023年這一特征還將延續。一方面,“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是2023年經濟工作的著手點,財政支出節奏前移,有助于推動經濟盡快恢復和改善預期;另一方面,2023年提前批的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達到上限并要求上半年使用完畢,也釋放了2023年財政支出將前置的積極信號。
第三,公共財政資金投向基建的規模或難以明顯提升。一方面,從必要性看,2022年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為基建項目補充資本金7399億元,投向以傳統基建為主。由于交通、水利等重大項目的施工周期在三年左右,預計2023年基建項目資本金不足的問題較2022年將有所緩解;另一方面,從支出空間看,盡管2023年財政支出強度有望提高,但在民生相關和債務付息等剛性支出的擠壓下,公共財政支持基建投資仍將面臨掣肘。
第四,建議公共消費率適度提高,以發揮對私人消費的擠入效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鑒于中國家庭部門實際償債壓力高于主要發達國家、對經濟和就業的信心恢復需要時間、2022年汽車消費已明顯透支等,2023年國內消費內生性恢復的高度或有限。今年春節消費數據也映射出,2023年中國消費修復或將“溫而不暖”。
學術研究顯示,公共消費對私人消費有擠入效應,即中國公共消費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在長期內最高會增加0.39%。中國公共消費率長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費”。為更好推動國內消費恢復,建議2023年中國公共消費率適當提高,包括增加對教育、養老、育幼等民生領域的財政資金投入,以及向特定群體發放消費券等。
(鐘正生系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德禮系平安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
發于2023.3.6總第1082期《》雜志
雜志標題:2023年財政政策如何發力
標簽: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寧夏林草局全面實現全程網辦
上海市林業總站開展濕地健康水生態調研并召開討論會
相約在廣東飛羽悅瞬間 2022廣東候鳥護飛行動正式啟動
排行
精彩推送
- 當前熱點-助力穩增長、促消費,2023年財政可以做點啥
- 全球即時:易綱:我國四大行資本實力居全球前4位,金融風險總...
- 易綱:壓實各方風險處置的責任 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
- 易綱:我國四大行資本實力居全球前4位,金融風險總體收斂
- 重點聚焦!易綱:壓實各方風險處置的責任 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
- 世界實時:人社部: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 天天觀速訊丨消費市場回暖勢頭明顯 企業助力消費提振有“妙招”
- 快報:消費市場回暖勢頭明顯 企業助力消費提振有“妙招”
- 熱門:就業形勢持續回暖,重點人群就業問題仍需關注
- 全球微速訊:就業形勢持續回暖,重點人群就業問題仍需關注
- 關于就業、個人養老金等民生熱點 人社部權威回應
- 最新資訊:關于就業、個人養老金等民生熱點 人社部權威回應
- 【天天時快訊】預期向好是吸引外資最大底氣
- 今年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怎么干?商務部表態
- 環球資訊: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 促消費引外資穩外貿 商務部將推出系列舉措
- 當前視點!今年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怎么干?商務部表態
- 今日熱門!促消費引外資穩外貿 商務部將推出系列舉措
- 多方發力推動消費回暖
- 【全球速看料】今年交通建設計劃投資157.1億元
- 【當前熱聞】就業開局良好 社保不斷完善(權威部門話開局)
- 2022年凈增經營主體超80萬戶
- 發改委:開創擴大制造業 中長期貸款工作新局面
- 世界看點:2022年凈增經營主體超80萬戶
- 多方發力推動消費回暖
- 世貿組織:一季度貨物貿易增長或持續減弱
- 世界熱資訊!發改委:開創擴大制造業 中長期貸款工作新局面
-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汪勝洋:建議出臺促進服務...
- 天天最新:擴消費、引外資,今年如何釋放更多需求新空間
- 每日關注!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汪勝洋:建議出臺...
- 新動態:(權威部門話開局)人社部將適時調整個人養老金繳費上限
- (權威部門話開局)人社部將適時調整個人養老金繳費上限
- 商務部答21記者: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95%的行政村...
- 實時:商務部答21記者: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95%的...
- 今日熱文:微視頻: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結果出爐
- 全球聚焦:人社部:今年前兩月就業市場平穩有序 好于預期
- 每日快訊!人社部:今年前兩月就業市場平穩有序 好于預期
- 最新資訊:商務部:展會、示范區、龍頭企業、出口基地等都是...
- 當前動態:最高檢司法部全國律協印發十條意見 依法保障律師知...
- 每日資訊: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金融風險防控機制 提高制造...
- 全球關注:微視頻: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結果出爐
- 今日快看!最高檢司法部全國律協印發十條意見 依法保障律師知...
- 滾動:商務部:依托進博會等12個重點展會 促進供需對接
- 全球微速訊:全國政協委員建議以每單交易額為基數給新就業形...
- 世界短訊!人社部發聲!事關個人養老金、就業……
- 當前播報:人口負增長對勞動力供給影響如何?人社部回應:我國...
- 當前報道:全國政協委員建議以每單交易額為基數給新就業形態人...
- 今日快看!商務部:將利用展會平臺,多層次、多形式開展招商引...
- 市場監管總局:2022年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9069件
- 世界觀速訊丨加力經濟復蘇,財政政策如何做好“加減法”
- 市場監管總局:2022年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9069件
- 今日播報!外交部部長秦剛出席G20外長會,提出加強多邊主義四要點
- 外交部部長秦剛出席G20外長會,提出加強多邊主義四要點
- 事關個人養老金、就業……剛剛,權威回應
- 人社部: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主要是大齡勞動力退出,青年勞動力...
- 去年年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降至8.76億人,青年勞動力穩中有增
- 全球熱訊:新修訂《國家標準管理辦法》3月1日正式實施
- 消息!事關個人養老金、就業……剛剛,權威回應
- 新修訂《國家標準管理辦法》3月1日正式實施
- 天天新資訊:工信部:我國制造業規模已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
- 環球觀焦點:工信部: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加快布局未來產業
- 世界焦點!穆迪上調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 天天觀點:工信部: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加快布局未來產業
- 全球觀點:穆迪上調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 全球快資訊丨人社部:會適時調整個人養老金繳費上限
- 人社部: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主要是大齡勞動力退出 青年勞動力...
- 全球熱資訊!世貿組織:去年四季度全球貨物貿易增勢減弱
- 人社部: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主要是大齡勞動力退出 青年勞動力...
- 【新要聞】人社部:今年前兩個月就業市場平穩有序 好于預期
- 今日訊!人社部:會適時調整個人養老金繳費上限
- 每日速看!人社部:今年前兩個月就業市場平穩有序 好于預期
- 世界信息:人社部:將以社保卡為載體,大力推行居民服務“一卡...
- 世界微資訊!人社部:今年前兩個月就業市場平穩有序,好于預期
- 熱點評!人社部:2023年高校畢業生1158萬人,招工難、就業難...
- 每日報道:人社部:落實落細穩就業各項舉措 深入實施重點群...
- 人社部:落實落細穩就業各項舉措 深入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
- 提質聚力融合創新 再續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新篇章
- 當前訊息:人社部:今年前兩個月就業市場平穩有序,好于預期
- 新消息丨(經濟)世貿組織:去年四季度全球貨物貿易增勢減弱
- 中國經濟 加速恢復
- 天天要聞:科技服務“沉”下去 創新活力“旺”起來
- 當前通訊!人民來論:發揮新就業形態的“蓄水池”作用
- 每日速看!人民來論:發揮新就業形態的“蓄水池”作用
- 環球實時:靈活就業成為新潮流,“放”與“管”都要與時俱進
- 天天熱頭條丨靈活就業成為新潮流,“放”與“管”都要與時俱進
- (權威部門話開局)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 做優做強實體經濟—...
- 精選!拼經濟、保民生,看今年兩會出何新招
- 全球觀熱點:5年來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犯罪32.7萬人
- 【天天播資訊】5年來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犯罪32.7萬人
- 全球熱推薦:財政部: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 布局產業新賽道 工信部詳解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點
- 世界熱門:財政部: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
- 聚焦:布局產業新賽道 工信部詳解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點
- 中央決定:李永明任中國建筑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 環球視點!中央決定:李永明任中國建筑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 國資委:加強央企數字協同平臺建設 助力國資央企數字化轉型...
- 速訊:工信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 重點聚焦!(權威部門話開局)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 有效支持...
- (經濟)今年我國將力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8萬家
- 國資委:加強央企數字協同平臺建設 助力國資央企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