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2023年首次降準來了 預計釋放6000億中長期資金_天天熱文

記者胡艷明2023年首次降準突然而至。

3月17日下午五點,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網站發布消息稱,央行決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

不少分析師直言央行此次操作“超預期”。2023年春節后,資金利率有所走高、資金利率波動加大。央行在今年每月中旬的MLF(中期借貸便利)大都保持了超量續作,但未見有明確降準“信號”釋放。幾日前的3月15日,央行開展4810億元MLF操作,MLF加量續作下,一度被視為近期降準預期下降的標志。


【資料圖】

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有分析人士預計,本次降準或釋放6000億中長期資金。

降準來了

對于此次降準,央行稱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半個月前的3月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易綱被問及央行是否仍需考慮降準或降息來刺激經濟增長。彼時,易綱表示,2018年以來我們14次降準,這14次降準大概是把平均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近15%降到了不到8%,降了7個多百分點的法定準備金率。過去五年,通過14次降準,不到8%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不像過去那么高了,但是用降準的辦法來提供長期的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綜合考慮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使整個流動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2022年4月和12月,央行分別兩次降準0.25個百分點,以對應兩輪疫情高峰沖擊。進入2023年以來,1月和2月的社會融資數據超過了市場預測的水平,顯示出經濟回暖帶動信貸投放、債券發行等方面的活力,但同時也使得銀行間市場的資金有所收緊。

尤其在春節后,資金利率有所走高、資金利率波動加大,市場人士分析,央行會采用何種工具來給市場提供流動性,MLF、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還是降準?

幾日前的MLF加量續作一度被認為近期降準預期下降。3月15日,央行開展4810億元MLF操作,本月MLF到期量為2000億元,因此本月是“超額續作”,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央行本月連續加量意味著短期內降準的概率在下降。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3月17日上午曾發表觀點認為,“流動性水位下降階段,央行往往基于經濟基本面強弱判斷超額續作MLF與降準工具選擇;當下流動性市場同時面臨總量與結構層面壓力,若經濟延續強勢修復則后續超額續作MLF的可能性更高,但需關注MLF存量突破5萬億元觸發央行降準置換MLF的可能性。”

預計釋放6000億中長期資金

本次降準也延續了2022年的“小步幅”操作——0.25個百分點。央行未公布此次降準釋放的長期資金的金額,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本次普降0.25個百分點的幅度與2022年兩次保持一致,預計釋放6000億元中長期資金,疊加月中MLF超額續作2810億元,3月合計投放中長期資金近9000億元。

中泰證券(600918)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楊暢預計,此舉會進一步支持銀行資產擴張。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有利于進一步釋放長期資金,預計釋放6000億元中長期資金,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沛。但資金供給量加大的同時,或將加大銀行選擇合意資產的難度。

股市方面的表現來看,2018年以來,公布降準后次日,上證指數漲多跌少。3月17日收盤,滬指報3250.55點,漲幅0.73%;深指報11278.05點,漲幅0.36%;創業板指報2293.67點,跌幅0.36%。

對于本次降準,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本次降準將助力經濟企穩向上;第二,降準將提升金融機構信貸投放能力,更好滿足企業中長期信貸需求;第三,降準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引導貨幣市場流動性供需回歸穩定。

趙偉認為,降準補充基礎貨幣,平抑資金波動、助力寬信用。伴隨實體需求逐步修復、寬信用正在加速進行中,或加大金融機構的中長期資金需求,微觀表現為銀行往外“融錢”減少、資金利率明顯抬升。年初以來,MLF每月的超額續作或已表明央行在加大對銀行中長期負債的支持;3月初國新辦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提及“用降準的辦法來提供長期的流動性…綜合考慮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也已釋放一定信號。往后來看,貨幣政策“精準有力”下,結構性支持或是主流。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