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環球播報:央行年內首次全面降準 釋放流動性規模在5300億元左右

3月17日晚間,央行公告稱,決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到,這是央行第三次僅降準25BP,顯示央行珍惜貨幣政策空間的意圖,后續結構性政策仍將是側重點。當前降準有助于宏觀經濟進一步企穩回升,同時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此次降準是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的措施之一,后續或還有其他穩增長措施推出。


(資料圖片)

據央行相關數據測算,此次降準釋放的流動性規模在5300億元左右。從市場影響看,當前降準有助于緩解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對資金拆借、債市構成直接利好,股市、匯市、房地產的影響還需觀察。考慮到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有限,后續如果沒有其他措施配合,LPR調整的概率也不大。

為何降準?

和以往不一樣,此次央行降準并未同步發布答記者問。但央行公告指出,降準的目的旨在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可見,服務國內宏觀大局仍是考慮是否降準的核心要求,而當前雖然宏觀經濟已企穩回升,但仍需進一步努力。

國家統計局3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5.5%,增速均較去年12月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3.5%,由降轉增;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收窄至5.7%。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1-2月份經濟運行整體上呈現企穩回升態勢。當然也要看到,今年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國際環境依然復雜,世界經濟增長趨于放緩,主要經濟體通脹問題比較突出,地緣政治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從國內來看,目前經濟仍然處在初步恢復階段,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穩定經濟運行、促進經濟整體好轉還需付出艱苦努力。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今年貨幣政策要求精準有力。兩會后就降準,一方面體現政策的“有力”,另一方面在一季度盡早發力,講求了政策的節奏,有利于宏觀經濟開好局起好步,穩固年初以來的良好恢復勢頭,改善預期提振信心。

央行公告指出,此次降準的目的之一在于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而近期,DR007高于7天逆回購政策利率,顯示資金面偏緊。“雖然央行公開市場連日凈投放、3月MLF超額續作,但是本周資金面一度延續緊勢,主要回購利率延續上行,其中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迫近2.3%關口與七天期利率形成倒掛。”滬上某國有大行債券交易員表示。

相比而言,降準所提供的流動性期限最長、成本最低,一方面可以緩解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另一方面,可有效緩解貨幣創造過程中的流動性約束,降低銀行機構資金成本,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此外,美聯儲3月很可能暫停加息、國內物價平穩也為降準提供了條件。物價方面,2月CPI同比上漲1.0%,漲幅比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2月PPI同比下降1.4%。

外部約束方面,2月下旬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在3月加息25BP,3月上旬美聯儲部分官員的鷹派言論使得加息預期上調至50BP,但近期硅谷銀行風險暴露后市場預計美聯儲3月將暫停加息,即使加息幅度也會較小。雖然中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但需考慮外部均衡。

“此次降準意味著在當前物價形勢穩定的背景下,宏觀政策的主要目標是推動GDP增速較快反彈。其中,降準是政策組合拳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持續加力促消費、短期內保持基建投資增速處于接近兩位數的較快增長水平等。”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

釋放流動性5300億

3月初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易綱回應降準降息問題時表示,2018年以來我們14次降準,把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15%降到不到8%,不到8%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應當說不是像過去那么高了,但是用降準的這個辦法來吐出長期的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還會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來綜合地考慮對經濟的支持,使得流動性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據記者梳理,2018年以來央行歷次降準幅度大多是50BP或100BP甚至更多,但2022年兩次降準幅度均為25BP,此次是央行第三次僅降準25BP,顯示央行珍惜貨幣政策空間的意圖。

根據央行官員的發言梳理看,貨幣政策的空間指向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及利率兩項重要的總量工具,而且指向下調的空間。利率方面,這個空間指政策利率和零利率的距離。當利率到零后,傳統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失效,央行將被迫入場QE。

存款準備金率空間方面,主要和歷史上比、國際對比,對比時還考慮到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的因素。而最近幾次降準,法定存準率5%的機構不再納入,因此某種程度上5%可以視為目前法定存準率的底線。

考慮到此前超過4000家中小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5%,降準的機構可能主要在國有大行、股份行及部分頭部城商行、農商行。據央行披露,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7.6%,離5%僅差260BP。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末金融機構境內人民幣存款規模約265萬億元,但考慮到法定存準率5%的機構不再納入降準范圍(存款占比在兩成左右),此次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可能在5300億元左右。

央行表示,下一步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王青認為,降準落地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朝著寬松方向調整,短期內實施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很小。在一季度經濟回升勢頭已經確立的背景下,下調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高。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稱,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的雙重功能的要求下,結構性引導或是未來政策重心。“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或指向穩增長財政加力、貨幣配合,更加側重結構性引導。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3月初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央行將持續對結構性貨幣政策供給進行評估,做好分類管理,做到有進有退,對一些需要長期支持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結構性貨幣政策會給予較長期的持續支持。比如說普惠金融領域,對一些階段性特征比較明顯的結構性工具要及時退出,當然退出時不要急轉彎。

市場影響幾何?

當前降準有助于緩解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對資金拆借、債市構成直接利好。降準的消息公布后,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快速下行,10年期國開活躍券“22國開20”收益率下行1.25BP,10年期國債活躍券“23附息國債04”收益率下行0.5BP,30年期國債活躍券“22附息國債24”收益率下行1.75BP。

一般而言,降準對股票等風險資產構成利好,但股票市值更多取決于企業經營業績。匯率方面,降準后人民幣匯率有所波動,但整體波動不大。究其原因,降準是貨幣政策寬松的操作之一,可能會導致人民幣貶值,但如果后續宏觀經濟企穩,匯率也會升值。此外,匯率是比價關系,既要看國內經濟情況,也要看他國經濟情況。

房地產方面,伍超明表示,此次降準有助于穩定房地產市場。1-2月份房地產銷售、投資、新開工等指標全面改善,但仍為負增長,未來恢復仍存不確定性,房地產市場的穩定仍需政策加力護航。降準有助于維護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有利于滿足房企和居民的合理融資需求。

考慮到此次降準在3月27日才生效,那么3月LPR大概率不變。而如果沒有其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的措施推出,4月LPR也可能保持不變。比如2020年1月、3月兩次降準釋放流動性1.35萬億元后,3月LPR也未必,而此次降準和去年12月兩次降準釋放流動性規模約1.1萬億元。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