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國際稅收改革背景下非居民企業機構、場所稅收管理優化研究

○國家稅務總局南京市稅務局課題組

2021年國際稅收規則的調整、稅制改革的時代背景,給稅收“放管服”改革的推進注入了新的需求。如何做好非居民企業機構、場所稅收管理的優化,做到“服務與監管并重”,是當前非居民企業機構場所稅收管理面對的新挑戰。本文以國際稅收改革為背景,探討其對非居民企業機構、場所稅收征管帶來的影響,并針對我國目前對非居民企業機構、場所稅收管理的難點、痛點,提出相關管理優化建議。

一、國際稅收改革背景


(相關資料圖)

2021年,OECD發布《關于應對經濟數字化稅收挑戰雙支柱方案的聲明》,“支柱一”和“支柱二”分別從跨國公司和引入全球最低稅率,促進國際間征稅權的公平。此次國際稅收規則的改變對我國非居民企業稅收征管產生相關影響,要抓住國際稅收改革可能帶來的變化,做好相應準備,推進加深稅制改革和優化非居民企業稅收征管。

(一)促使提高非居民企業營商環境

在吸引外資方面,我國出臺的多種稅收優惠、財政補貼政策最終通過財務核算量化在企業的成本收益里,如果計算得出企業的實際稅率低于15%,根據“支柱二”全球最低稅率,母國就會對該企業進行補征,這可能導致我國稅款的流失。因此,這對我國吸引外資、建設更新模式更高質量的營商環境提出要求。

(二)促使完善非居民企業稅收征管規定

目前我國企業所得稅的名義稅率為25%,但由于減稅降費、留抵退稅等優惠政策的實施,企業實際負擔稅率較低。在與OECD的全球最低稅率差距對比下可能會導致巨額稅款的流失。為避免這種情況,要進一步進行企業所得稅的改革,這對非居民企業的稅收征管規定的完善也產生影響。

(三)促使加強對非居民企業應稅業務的監管

此次國際稅收規則中,數字經濟稅收征管業務成為重要改革針對點,也促使我國加強對非居民企業數字經濟業務的稅源管控。在保證良好的營商環境的同時,提高非居民企業應稅業務的識別和管理,降低稅收監管風險,促進社會稅收征管公平,保證非居民企業稅收環境在國際稅收改革的背景下向好發展。

二、當前非居民企業機構、場所稅收征管的痛點、難點

(一)稅源信息獲取被動

由于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當前非居民企業的業務模式不限于在機構、場所內進行,而采用線上方式開展。新業務模式對非居民企業務量、業務額的判定帶來了難度。當前,稅務機關的稅源判定多依照源泉類扣繳模式,從居民企業現金流入手,順藤摸瓜發現非居民企業相關監管問題這種被動獲取非居民企業相關業務信息的方式體現了檢查方式間接性、滯后性的特點。

(二)非居民企業征收管理服務有待加強

電子稅務局相關業務功能還有待優化。例如,“非居民代扣代繳申報”業務等分散在電子稅務局多個功能模塊,缺少系統性、便捷性的操作窗口,造成了納稅人的代扣代繳難度。同時,非居民企業享受遞延納稅備案的功能尚不能在電子稅務局實現,無法真正實現納稅人快速享受到優惠政策。

(三)稅收征管抓手有待加強

金稅三期系統是當前稅務部門進行征納稅款信息錄入核查的主要平臺,但目前金三中非居民企業稅收征管業務模塊有限,信息統計與電子稅務局缺乏勾連關系。例如,非居民企業承包工程和提供勞務項目備案后的相關信息,特別是合同協議等附件沒有集成到金三系統查詢調用,已經取消合同備案的源泉扣繳類合同相關情況更是只能再通過納稅人索要,一方面違背了簡政放權的初衷,另一方面也導致稅務征管層面合同信息獲取難度加大。

(四)核定征收方式存在少征稅風險

當前,非居民企業為減少人力成本,在境內職工大多以業務人員為主,缺少規范的財務賬簿設置,根據《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管理辦法(國稅發[2010]19號)》,稅務機關應采取核定征收確定應納稅所得額,但由于非居民企業業務發生存在隱蔽性特點,對臨時性業務、非線下業務的把控,仍存在缺口,因此核定征收的稅額計算方法往往難以避免相關的納稅風險。

(五)國際稅收業務經辦人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當前,國際稅收業務人才隊伍因為工作調整和人力安排,存在經辦人換崗頻繁的情況,人員的調動影響工作連續性和專業人才培養,會導致業務經辦人對以前年度非居民企業發展狀況不了解、學習新國際稅收政策等適應性問題,加大了對非居民企業稅收征管進一步研究思考、優化完善非居民企業稅務征收的難度。

三、完善我國非居民企業機構、場所稅收管理的意見

(一)優化電子稅務局征管業務模塊

優化電子稅務局業務模塊,實現功能流程化、模塊系統化。打通電子稅務局和金三相關信息的對接,促進相關業務開展的一次辦、全程辦。集中“非居民代扣代繳申報”等業務模塊,便捷集中操作,同時在電子稅務局套餐里增加非居民臨時稅務登記和開通遞延納稅備案模塊,便于管理臨時非居民企業的相關信息、非居民企業享受優惠政策。

(二)縱橫聯通加強國際稅收稅務監管,分級識別、防范風險

縱向加強數據風險識別,將關聯交易申報大數據的分析、六項審核等疑點納入風險應對指標,對風險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專項應對重點高風險事項,及時發現識別中風險疑點,事后監督信息備案等低風險。橫向持續強化國際稅收合作,形成監管合力。非居民企業稅收征管工作涉及國際商貿業務的各個環節,需要加強國家稅收管理部門與其他監管部門如出入境管理、外匯管理局等的信息透明度,做好相關稅務風險疑點的對接,形成監管的合力。

(三)重視國際稅收人力資源配置,提升征管力量

在非居民企業稅收征管領域引入國際金融、國際投資等專業化人才,從年齡分層科學配置相關業務人員。加大對專業化人才的培訓力度,建立健全國際稅收人才選拔機制,深入學習研究非居民企業稅收的相關政策,為研究探討更優非居民企業征收管理政策做好人才基礎共工作。

(四)積極擴展非居民企業征收管理反饋渠道

學習國際先進非居民企業管理模式,成立非居民企業稅務服務協會,對非居民企業的級別、行業進行分區摸盤、分類管理,邀請其中常駐型企業、中大型企業成為非居民企業服務協會的會員,通過定期開展稅收服務座談會,一方面宣講稅收優惠政策,聽取納稅人的意見與建議,不斷完善非居民企業的管理制度,能夠便于做好稅務宣講服務,另一方面通過“服務促監管”的模式,對非居民企業管理現狀深入摸盤,有利于發現稅收征管線索,促進對稅源的管控。

(五)加強非居民企業的財務賬簿管理要求

強化對非居民企業的財務管理要求。一方面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完善非居民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對不按照規定設置財務管理賬簿的予以“一次提醒、二次通報、三次處罰”等措施,提高納稅人規范財務帳簿管理的意識,有利于非居民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另一方面,考慮到當前一些非居民企業來國內開展工作主要是業務人員,缺少專業的財務人員,建議通過發揮社會上注冊會計師協會和省級、市級會計師協會的作用,開展財務輔導下企業等志愿活動,幫助企業建立基本財務賬簿,促進企業規范財務管理。

標簽: 非居民企業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