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出爐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助力高質量吸引外資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以下簡稱《目錄》),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目錄》總條目1474條,與2020年版相比凈增加239條、修改167條。其中,全國目錄共519條,增加39條、修改85條;中西部目錄共955條,增加200條、修改82條。

今年以來,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變,我國利用外資雖然穩中有進,但依然面臨較大的外部壓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錄》是當前形勢下進一步穩外資的重要舉措,不僅有利于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也有利于進一步穩住外商投資、優化投資結構、提振外資預期和信心。


(相關資料圖)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員李大偉看來,發布《目錄》再次展示了我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堅定決心,對于提振外資企業預期和信心、促進外資企業更好參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

記者了解到,從結構上看,《目錄》延續了2020年版目錄,包括兩部分:一是全國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以下簡稱“全國目錄”),適用于全國;二是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以下簡稱“中西部目錄”),適用于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以及海南省。

“本次修訂在保持鼓勵外商投資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基礎上,按照‘總量增加、結構優化’的原則,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促進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等方面,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引導外資投向,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針對本次修改,李大偉分析稱,《目錄》總條目1474條,較上一個版本條目數凈增加239條,增幅達19.4%。特別是中西部目錄共955條,較上一個版本條目數新增了200條,增幅達26.5%,根據不同區域優勢實施針對性鼓勵外商投資政策的態度明顯。

具體來看,全國目錄繼續將制造業作為鼓勵外商投資的重點方向,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加快促進技術迭代升級。在中國銀行海南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李振看來,從產業結構看,在堅持聚焦投資制造業、引導外資投向現代服務業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及時增加先進制造業產業目錄,能夠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產業結構逐步完善,進一步拓展鼓勵外商投資領域。

與此同時,全國目錄將提升服務業發展質量、促進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作為修訂重點。新增或修改低碳環保綠色節能節水的先進系統集成技術及服務、專業設計服務、職業院校、人力資源服務、清潔生產評價認證與審核等條目。

此外,本次修訂持續引導外資投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優勢產業。“各省份的資源稟賦優勢是吸引高質量外資的基礎,鼓勵外商投資政策只有‘順勢而為’,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業內專家表示,《目錄》新增條目更多考慮了各省份既有優勢,針對各省份產業特點和比較優勢,在充分尊重各地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增加了有關條目。這有利于中西部、東北地區繼續鞏固現有優勢,推動外資企業更好融入各地產業體系,發揮協同共進作用。

持續加大力度穩外資

今年以來,在有關鼓勵外商投資政策的積極作用下,2022年1至9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037.6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5.6%,折合1553億美元,同比增長18.9%。我國作為全球主要外資流入目的地的地位持續鞏固。

然而,面對全球疫情反復延宕、國際形勢復雜嚴峻、跨國投資疲軟的大環境,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正發生深度調整,很多國家圍繞關鍵產業鏈加大了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度。我國高質量吸引外資也面臨著較大外部壓力。業內專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有必要進一步發揮現有市場規模優勢、基礎設施優勢和配套能力優勢,進一步提升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加大力度穩外資,推動一批重點外資項目落地一直是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將進一步加大項目招引力度,支持各地圍繞重點產業鏈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推介,推動達成更多投資意向,確保新增項目“活水”源源不斷。

談及《目錄》有關優惠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稱,外資鼓勵類項目享受的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對于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在投資總額內進口自用設備,除《進口不予免稅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外,實行免征關稅政策;二是對于符合條件的西部地區和海南省鼓勵類產業的外商投資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三是對于集約用地的鼓勵類外商投資工業項目優先供應土地,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

標簽: 對外開放 吸引外資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