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 正文

培養高校增至58所 2023年“英才計劃”正式啟動

近日,中國科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正式公布《2023年“英才計劃”工作實施方案》。根據方案,“英才計劃”實施范圍進一步拓展,培養高校增至58所,覆蓋包括廣州在內的25個城市,計劃培養1700余名品學兼優、學有余力的中學生。他們將走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高校,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等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為期一年的科學研究、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2023年“英才計劃”將從11月5日開始報名。

遴選條件

學生相應學科成績排名

應在年級前10%

據悉,“英才計劃”工作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共同組織實施,相關高校、省級科協、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學共同參與實施。該計劃目的是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余力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學研究、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使中學生感受名師魅力,體驗科研過程,激發科學興趣,提高創新能力,樹立科學志向,進而發現一批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優秀中學生,建立高校與中學聯合發現和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有效模式。

據悉,全國有包括廣州在內的25個城市實施“英才計劃”。接收“英才計劃”學生的高校有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大學。

根據《“英才計劃”中學參與辦法(試行)》有關要求,中學可推薦品學兼優、學有余力、對基礎學科具有濃厚興趣的高中一年級和高中二年級學生參加報名。學生相應學科成績排名應在年級前10%,或者綜合成績排名在年級前15%。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報導師,并提交相應材料。據悉,2023年“英才計劃”計劃培養中學生1700名左右,每位導師培養學生數原則上不超過5人。

培養周期

培養周期為一年

將實質參與科學研究

根據方案,“英才計劃”學生培養周期為一年(2023年1月~12月)。培養周期結束后,學生可報名參加下一年度的培養,導師將給予優先考慮。

“英才計劃”導師以著名科學家為主。方案要求,導師將從中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出發,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使學生實質參與科學研究,鍛煉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基礎學科的興趣。

期間,導師將充分利用高??蒲衅脚_和學術資源對學生進行培養。導師將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指定閱讀書目、參加學術討論、聽取學術報告、指導課題研究等方式培養學生,使學生真正了解學科發展方向,切實體驗科研過程。對于興趣愛好或科研項目屬于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的學生,可以推薦高校內部不同學科導師、不同實驗室或校際間的合作共同培養。

方案提到,各學科工作委員會每年組織優秀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培訓班、大師報告、夏(冬)令營、論壇、交流會等多種學科交流活動。全國管理辦公室將組織野外考察等綜合性實踐活動,選拔推薦優秀學生參加國際競賽或交流活動,與國內外優秀青少年、科學家進行交流,提高對世界科學前沿的認識,開闊國際科學視野。

考察方式

由全國管理辦公室

進行全面考察

“英才計劃”是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英才計劃”年度的11月,學生將提交課題報告、培養報告(包括讀書報告、文獻綜述、實驗記錄、小論文等)、《成長日志》、導師評價等材料。全國管理辦公室從科學興趣、學科基礎知識、創新及科研潛質、綜合能力、英語交流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考察,評選出年度優秀學生、合格學生和參加國際競賽及交流活動候選學生。對評價為合格和優秀的學生授予《培養證書》,評價為不合格的學生將不授予《培養證書》。

報名時間&相關流程

11月5日~20日:

符合申報標準的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學科特長在網絡工作平臺申報并選報導師。中學推薦至省級管理辦公室審核通過。

11月26日~12月4日:

省級管理辦公室和高校組織學生進行學科潛質測試。

12月5日~9日:

省級管理辦公室和高校根據學生學科潛質測試結果劃定各學科分數線,報送網絡管理平臺,確定進入面試學生名單。

12月10日~18日:

高校和省級管理辦公室按學科組織面試,確定入選學生名單。省級管理辦公室將入選學生名單報全國管理辦公室備案。

12月19日~31日:

省級管理辦公室組織高校導師、學生、中學指導教師和家長等共同參加師生見面會,進一步明確“英才計劃”的目的意義、培養內容和參與要求,同時,導師與學生以及中學指導教師建立聯系對接機制。

標簽: 2023年英才計劃 覆蓋廣州25個城市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