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當前觀點:撥云見日 消費歸來


(相關資料圖)

受疫情防控措施持續優化等因素影響,市場對消費板塊的預期逐步回暖,大消費板塊連續多日領跑市場,為年末行情增添一抹亮色。

截至2022年12月8日,中證消費指數近10個交易日上漲10.36%。其中,食品飲料、商貿零售指數漲幅均超12%,位居31個申萬一級行業漲幅榜前兩名,社會服務、美容護理、紡織服飾等行業漲幅也超過8%,表現亮眼。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消費行業表現低迷。1至10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僅為0.6%。消費行業先后受到消費場景、居民收入和消費傾向等因素的制約。隨著防疫措施的持續優化,消費場景相繼復蘇,消費行業逐漸走出低谷。

參考海外市場的經驗,消費板塊后續漲幅總體靠前。一方面,盡管各經濟體消費行業盈利修復的拐點有所不同,但整體來看各經濟體消費恢復的確定性較高,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大多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按照中觀行業景氣的恢復順序,各經濟體消費行業基本上按照從必需品的商品消費,到耐用品的地產鏈消費,再到與出行社交相關的服務消費的順序修復業績基本面。映射至投資端,受益于消費場景打開帶來的估值修復,與出行相關的服務消費彈性最大。

展望我國消費行業的增長前景,我們的消費潛力既來自增長修復,更來自較高的儲蓄轉化。中長期而言,消費場景的恢復、經濟前景的明朗,將推動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持續改善。同時考慮到2022年我國始終處于超額儲蓄狀態,前三季度新增住戶人民幣存款13.21萬億元,是上一年同期的1.6倍,居民儲蓄率重回歷史較高水平。未來隨著消費者信心的回歸,海量的居民儲蓄存款將成為消費能力的又一大保障,消費復蘇趨勢的確定性較高,潛力較大。

除了基本面見底反彈的改善預期,消費板塊估值壓力也明顯緩解。歷經過去一年多的大幅回調,絕大多數消費細分領域的估值都處于歷史中低分位水平。估值便宜不是市場上漲的充分條件,卻是中長期取得較好收益的必要條件,因為買好的往往不如買得好。

同時,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消費行業長期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從經濟驅動的角度看,內需作為“壓艙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往往最高。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口代際變化對新潮消費追求的不斷推動下,消費升級始終是最為明晰的投資線索。時間將佐證,大消費投資是長坡厚雪的核心賽道。

標簽: 撥云見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