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當前熱門:前11個月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6%:兩家疫苗企業利潤大減,原材料價格下降形成利好

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受疫情反彈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工業生產有所放緩,企業經營壓力加大,但利潤結構持續改善。

12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前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7%,企業銷售總體保持穩定增長。受疫情反彈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降幅較1至10月擴大0.6個百分點。


【資料圖】

“據推算,11月單月利潤同比增速為-8.9%,較前值下降0.3個百分點。”紅塔證券(601236)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對《》記者表示。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則表示,鋼鐵、石油加工行業利潤同比降幅較大,是工業企業利潤下拉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兩家疫苗重點企業由于利潤同期基數較高,利潤同比大幅減少。剔除上述行業及企業,其他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6%。

當前,利潤結構有所改善,制造業利潤占比提升。同時,基本消費品行業利潤保持增長。各方面持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強化重點產品生產供應,基本消費品行業利潤保持增長態勢。

“總體看,國內疫情反彈短期制約工業企業利潤恢復,‘三重壓力’對工業經濟影響仍然較大。下一步,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著力擴大內需,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創造更多有利條件。”朱虹表示。

原材料價格下降利好工業企業

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較10月下降2.8個百分點。

“在疫情擾動程度增加以及需求不足的影響下,11月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繼續雙雙走低。12月疫情防控得到進一步優化,在感染期內,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還是會受到較大干擾。根據海外經驗,全國范圍的疫情峰值回落需要3至6個月時間左右,內需的明顯修復還需要一段時間,同時外需回落趨勢還在繼續,預計短時間內工業企業仍然會面臨較大壓力。”李奇霖表示。

從數據來看,價格依舊是拖累項,11月PPI同比降低1.3%,與前值持平。量、價共同下滑,使得11月營業收入同比下滑0.9%,較前值2.7%的增速下降3.6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小幅下降,當月利潤率較前值下滑了0.2個百分點,可能是因為減稅降費、留抵退稅等接近尾聲,企業費用率增加造成的。11月末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較前值提高了0.05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降低,中下游行業成本壓力減輕,利潤空間增大。

1至11月,上、中、下游制造業利潤占比較前值分別-0.3%、0.7%和0.2%。其中,采礦業利潤占比為19.6%,較前值下降0.4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占比為5.6%,較前值下降0.2個百分點;1至11月中游原材料板塊占工業企業利潤的比重回落0.4個百分點,絕對水平已較2013年以來的歷史均值低1.9個百分點。

而在下游,工業企業利潤行業結構持續改善。重點行業較快發展、成本壓力有所緩解。制造業利潤占比為74.8%,較前值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利潤繼續恢復,同比增長3.3%,增速較1至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利潤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33.1%,較1至10月份、上半年分別提高0.9和5.5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行業結構持續改善。

分行業看,電氣機械行業在新能源產業帶動下,利潤同比增長29.7%,增速較1至10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行業利潤增長8.2%,保持較快增長;專用設備行業在半導體設備、醫療設備等產品帶動下,利潤增長3.2%,增速加快2.9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利潤逐步恢復

不過,當前,工業企業庫存水平仍然較高。11月末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11.4%,仍高于近10年的均值的8.2%。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表示,1至11月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下滑0.9個百分點至6.7%,產成品存貨增速下滑1.2個百分點至11.4%。剔除價格因素后,工業企業呈現“營收增速小幅回落、庫存增速顯著下滑”的“主動去庫存”特征。二季度以來,在需求偏弱的背景下,庫存積壓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企業的現金流,工業企業開工率處于偏低位置,主動調減生產、降低庫存。

此外,在政策要求下,近兩月各銀行不斷強化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支持力度,11月末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提高了0.1個百分點,而此前連續3個月皆持平。其中,制造業和公共行業均提高了0.1個百分點。各所有制企業中,國企、股份制及外資企業均“加杠桿”,資產負債率有所上行;私營企業資產負債率持平于上月,“去杠桿”態勢有所緩和。

從高頻數據看,隨著疫情峰值壓力減弱,北京、廣州、成都等地的人員流動情況開始恢復,消費場景增加,消費活躍度提高,內需和企業生產均得到有序恢復,經濟活躍度的提高有助于工業企業修復信心。

在市場人士看來,短期看,國內需求逐漸恢復,在恢復期內,預計工業部門利潤增速仍可能放緩。但隨著國內防疫措施持續優化,促內需、穩增長、保供穩價、助企紓困等一攬子政策效應持續,需求將逐漸恢復,企業利潤結構和經營狀況也有望持續改善。

標簽: 價格下降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