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世界快資訊丨四季度經濟有望保持回穩向上態勢

數據速讀本報記者王麗娟

國家統計局11月15日公布的10月份國民經濟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1-9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0.1%,與1-9月份持平;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71459億元,同比增長5.8%,比1-9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


【資料圖】

總體來看,10月份我國經濟延續了恢復態勢,生產需求繼續恢復,就業物價保持穩定,新動能積蓄增強,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發展韌性繼續彰顯。不過,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世界經濟下行的影響逐步顯現,國內疫情新發多發,經濟恢復有所放緩。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雖然10月份經濟有所反復,但是市場對于今年最后兩個月經濟復蘇的勢頭仍有較高期待,預計四季度經濟有望保

持回穩向上勢頭。

多重因素拖累10月數據回落

從數據來看,生產端是工業和服務業雙雙回落,消費端是同環比均轉為負增長,投資方面是基建累計增速回升,制造業累計增速回落,宏觀經濟恢復有所放緩。受訪專家認為,影響數據走弱的主要因素是疫情反復、外需降溫、房地產低迷等。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外部環境看,隨著美聯儲激進加息,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在上升,外需已開始實質性走弱,對我國出口形成壓制。從需求端來看,疫情防控和房地產市場下行共同影響了國內需求。疫情防控也對生產端產生了影響,削弱了供應鏈的穩定性。

“10月份受疫情反復影響,消費比較低迷,而且從去年三季度以來房地產下行的趨勢一直沒有扭轉,無論是銷售還是投資都出現了繼續探底的情形,也間接影響了房地產相關的消費。”王軍分析,在內外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10月份的經濟復蘇勢頭受到了一定阻礙。

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5%受到了市場的關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本報記者分析,當前消費恢復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制約:一是消費場景受限。餐飲消費同比下降8.1%,降幅較上月擴大6.4個百分點。二是消費能力削弱。10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持平至5.5%,較二季度均值有所上升,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居民消費能力。三是消費意愿低迷。10月份居民部門新增存款同比少減近7000億元,顯示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傾向仍然偏高,消費意愿有待提振。

投資方面,1-10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7%,低于1-9月的10.1%。溫彬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出口增速明顯降溫、企業利潤增速尚未改觀以及去年同期基數小幅走高等。預計這一趨勢將延至今年年底。

四季度經濟有望保持回穩向上勢頭

數據的短暫回落并未影響到下一階段宏觀經濟的恢復勢頭,尤其是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更是給市場增強了信心。

“近期,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和金融部門支持房地產融資措施的相繼出臺,再加上本月初美國通脹超預期回落,后續加息的節奏將會明顯放緩。這些因素將會對今年年底乃至明年全年,都起到提振作用。”王軍認為,尤其是在我國積極且靈活的宏觀經濟政策配合下,四季度中國經濟的表現將會比三季度更好。

溫彬也表示,進入11月以來,內外部形勢均有邊際好轉趨向,疊加各項穩經濟政策效應進一步發揮,四季度經濟仍有望保持回穩向上勢頭。

進一步穩住經濟大盤,宏觀政策應著力在哪些方面?

在王軍看來,四季度政策的著力點還是房地產和消費。當前,我國整體物價形勢比較穩定,沒有通脹壓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可以更加積極和寬松。房地產也應更多著眼于釋放市場的潛在需求,拉動與房地產市場相關環節的消費增長,如裝修、裝飾、家電等。

“消費的恢復除了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之外,還取決于經濟的更穩定增長和更強勁復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使居民對于未來收入增長有穩定和良好預期,增強消費信心。”王軍說。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