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消費加快修復 居民信貸需求回升


(資料圖)

中國人民銀行4月11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和社會融資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65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9442億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分析認為,3月居民信貸改善較為明顯。受益于居民消費繼續修復,金融機構大力推動消費類金融產品創新,以及個體商戶經營活動恢復,主要由消費貸和經營貸構成的居民短貸在3月同比多增2246億元。同時,3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2613億元,多增規模較上月擴大。這一方面源于去年同期基數偏低,另一方面與當月商品房銷售邊際回暖有關。

“3月零售貸款在新增信貸中的占比顯著提升,去年以來對公貸款與零售貸款嚴重失衡的狀況得到優化。”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說,3月以來監管部門展開對不法貸款中介的專項治理行動,規范貸款市場秩序,有助于按揭市場穩定,帶動居民中長期貸款整體反彈力度較大。在宏觀經濟景氣度提升、消費場景和需求恢復,以及零售貸款價格下行拉動下,消費類信用擴張強度繼續提升,經營貸也成為居民端信用擴張的重要支撐。

植信投資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時稱,3月新增居民中長期信貸規模達到6348億元,為當月歷史最高水平,較去年同期增加七成,主要得益于住房銷售出現明顯的好轉。住房銷售改善超預期表現得益于相對寬松的購房門檻,階段性取消首套房房貸利率下限激發了剛需釋放,其中可能有包括部分需求的提前釋放。預計下周公布的一季度個人按揭貸款增速在年內有望首次實現正增長。

居民信貸回暖與已公布的國內消費數據復蘇相吻合。今年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長3.5%,結束了2022年10月以來的負增長趨勢。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稱,二季度,消費市場將繼續加速修復。隨著經濟穩中向好帶動就業市場逐步好轉,假日消費場景增多,服務消費持續恢復,餐飲消費加快推進,地產銷售繼續回暖以及汽車銷售改善帶動整體消費需求得到有力釋放疊加低基數,推動社零增速進一步加快。

央行近日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反映出儲蓄意愿下降,轉而消費意愿回升。該調查報告稱,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個百分點;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減少3.8個百分點。問及未來三個月準備增加支出的項目時,選擇旅游與購房的比例分別為24.0%、17.5%。而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該項調查中,選擇旅游與購房的比例分別為13.3%、16.0%。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創新消費信貸支持,對消費復蘇及居民信貸需求回升起到積極作用。例如,湖北最新宣布設立湖北消費貸500億元,首期安排300億元,鼓勵省內居民汽車購置、住房裝修、家電家具耐用品等線下信貸消費。對2023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個人新增單筆消費貸達到1萬元的,湖北省級財政按照年化利率1.5%、期限兩年、最高累計3000元予以貼息。

在馬泓看來,由于去年因疫情等因素的沖擊,基數水平較低,當前住房銷售改善具有一定延續性,同時“保交樓”專項借款的持續投放為居民購房提供了信心和保障,預計二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情況仍有望呈現良好的修復態勢。商業銀行將繼續更好地滿足合理的住房融資需求,包括剛性和改善性需求。在相對較低的房貸利率水平配合下,二季度商業銀行按揭貸款及相關住房貸款投放大概率進一步增長。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