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 正文

全球金融穩定風險顯著上升_世界快報


【資料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1日發布的最新《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全球金融體系的韌性面臨多重考驗,金融穩定風險顯著上升。

報告稱,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的10余年里,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長期處于0附近,市場流動性極度寬松。在這種環境下,市場參與者增加了其對流動性風險、久期風險和信用風險的敞口,且往往會利用資金杠桿來提高回報率,這些脆弱性使得金融穩定風險居高不下。

自去年10月份以來,全球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面臨一系列嚴峻考驗。美國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接連關閉以及市場對瑞士信貸銀行喪失信心體現了當前多國緊縮政策與金融脆弱性相互作用所帶來的挑戰,凸顯銀行在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方面的失敗,也暴露出監管失誤。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托比亞斯.阿德里安4月11日在IMF和世界銀行2023年春季會議的一場媒體發布會上表示,盡管政策制定者采取了及時有力的回應措施,但隨著投資者重新評估金融體系的健康狀況,市場情緒依然脆弱,眾多機構和市場仍明顯承壓。

據悉,美國硅谷銀行危機爆發的一周內,彭博美國金融狀況指數已經跌至2022年低點,市場顯示,投資者已經采取措施保護中長期投資。另外,許多美國同業銀行和金融機構擔憂自身風險暴露,進一步收緊了信貸政策。這導致了美國市場信貸緊縮,影響了企業的融資成本,進一步削弱了美國投資市場信心。美國融匯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弗雷德里克.希爾德納曾表示,硅谷銀行事件或將觸發美國經濟快速走向衰退。

雖然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監管改革毫無疑問地提升了金融體系的總體抗風險能力,但各方仍然擔憂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可能隱藏著的脆弱性。

此外,報告指出,許多國家的通脹水平持續高于央行目標,令人感到不安,金融體系正在經受通脹上升和利率走高的考驗,金融市場壓力的出現使中央銀行的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在高通脹的情況下,如果金融壓力顯著上升并威脅到金融體系的健康,可能需要在通脹目標和金融穩定目標之間進行權衡取舍。發達經濟體需要在確保金融穩定的同時將通脹恢復到目標水平,任務艱巨。

報告表示,考慮到金融杠桿的狀況、資產負債存在流動性錯配,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部門內部以及其與傳統銀行機構之間的高度關聯,貨幣和金融環境收緊的影響可能會被放大。

IMF認為,到目前為止,大型新興市場經濟體相對平穩地應對了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大幅收緊,這部分得益于全球金融環境并未緊跟貨幣政策收緊而變化。然而,如果當前金融市場的壓力未能消退,并導致全球風險承擔水平下降且由此引發資本外流,那么這些大型新興市場經濟體可能會面臨重大挑戰。世界各地的主權債務可持續性指標持續惡化,許多最脆弱的國家已經面臨極大壓力。在前沿市場,鑒于當前主權違約和宏觀脆弱性帶來的挑戰,活躍的債券發行活動已在2021年消失。低收入國家受到糧食和能源價格高企的嚴重影響,且幾乎無法獲得市場融資,將持續面臨極其艱難的債務狀況,其中,超過一半國家已經陷入了債務困境,或是面臨陷入債務困境的巨大風險。

IMF建議政策制定者應迅速采取行動,防止出現任何可能影響市場對全球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信心的系統性事件。此外,銀行監管機構還應確保銀行擁有與其風險特征相匹配的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包括風險監測,以及確保有能力開展資本和流動性壓力測試。而對于非銀行金融機構,政策制定者應彌合數據缺口,激勵這些機構采取適當的風險管理實踐,制定適當的監管規則,并加大監管力度。

IMF還呼吁各國應加強接觸和對話,避免各國經濟、金融脫鉤,維護全球金融穩定,防止系統性風險。各個國家還應采取行動調整貨幣政策,提升市場信心。

標簽: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