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視 > 正文

超4000億元 中央財政資金提前下達


(資料圖片)

中央財政近日提前下達多項2023年預算資金,支持地方提前謀劃實施2023年相關工作。其中,中央財政提前下達2023年農業相關轉移支付2115億元;提前下達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485億元;提前下達水利資金941億元。此外,2023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經費預算、2023年就業補助資金預算、2023年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預算等也提前下達。

為什么要提前下達預算資金?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周景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央財政提前下達多項2023年預算資金,一是為了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宏觀經濟恢復勢頭。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出臺了多輪政策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這些政策正在發揮作用,經濟運行企穩回升,但是恢復勢頭依然較弱、基礎不牢,為延續經濟恢復勢頭,有必要提前謀劃和銜接好相關政策,防止政策出現斷檔。二是充分體現出財政政策提前謀劃和布局,持續加大支持鄉村振興力度,鼓勵農民做好春耕備耕工作,保障農民種糧收益,確保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三是落實國家戰略規劃,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年度預算制度,預算年度與日歷年度保持一致。但由于很多財政支出項目年初就要安排,為此,中央財政通常會在上年年底提前下達下一年度的部分預算,尤其是民生保障、經濟發展迫切需要的項目更是如此。這種安排有助于實現年度預算之間的相互銜接,同時也是我國加強中期財政管理的重要體現,提高了預算編制、執行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就此次提前下達的2023年度預算來看,集中分布在鄉村振興、普惠金融、農田水利等重點領域。無論對于穩住經濟增長大盤,還是在黨的二十大之后提前規劃部署落實會議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白彥鋒說。

標簽: 中央財政

精彩推送